第1章网络信息安全概述
(1)掌握网络信息安全的定义和主要威胁。
(2)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
(3)了解网络信息安全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4)了解PDRR模型、安全策略设计原则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技术。
(5)了解网络信息安全标准。
(6)掌握VMware虚拟机技术的使用方法。
1.1网络信息安全简介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社会的基础,已经进入社会的各个角落,经济、文件、军事和社会生活越来越多地依赖计算机网络。然而,开放性的网络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其安全性如何保证?因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成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
计算机网络中存储、传输和处理的信息多种多样,许多是敏感信息,甚至是国家机密,例如,政府宏观调控决策、商业经济信息、股票证券、科研数据等重要信息。由于网络安全漏洞等原因,可能会造成信息泄露、信息窃取、数据篡改、数据破坏、计算机病毒发作、恶意信息发布等事件,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难以估量。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习近平主席曾说过,“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在频发的安全事件催化下,网络信息安全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1.1.1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尽管网络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认同,但对网络信息安全的忽视仍很普遍,缺乏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状况仍然十分严峻。不少企事业单位极为重视网络硬件的投资,但没有意识到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对网络信息安全的投资较少。这也使得目前不少网络信息系统都存在先天性的安全漏洞和安全威胁,有些甚至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后果。下面是近年来发生的一些重大网络信息安全事件。
1995年,米特尼克闯入许多计算机网络,偷窃了2万个信用卡号,他曾闯入“北美空中防务指挥系统”,破译了美国著名的“太平洋电话公司”在南加利福尼亚州通信网络的“改户密码”,入侵过美国DEC等5家大公司的网络,造成8000万美元的损失。1999年,中国台湾大学生陈盈豪制造的CIH病毒在4月26日发作,引起全球震撼,有6千多万台计算机受害。
2002年,黑客用DDoS攻击影响了13个根DNS中的8个,作为整个Internet通信路标的关键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2006年,“熊猫烧香”木马致使我国数百万台计算机用户受到感染,并波及周边国家。2007年2月,“熊猫烧香”制作者李俊被捕。
2008年,一个全球性的黑客组织利用ATM欺诈程序在一夜之间从世界49个城市的银行中盗走了900万美元。
2009年,韩国遭受有史以来最猛烈的一次黑客攻击。韩国总统府、国会、国情院和国防部等国家机关,以及金融界、媒体和防火墙企业网站遭受攻击,造成网站一度无法访问。
2010年,“维基解密”网站在《纽约时报》《卫报》和《镜报》配合下,在网上公开了多达9.2万份的驻阿美军秘密文件,引起轩然大波。
2011年,堪称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泄密事件发生。12月中旬,CSDN网站用户数据库被黑客在网上公开,大约600万个注册邮箱账号和与之对应的明文密码泄露。2012年1月12日,CSDN泄密的两名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
2013年6月,前中情局(CIA)职员爱德华·斯诺登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棱镜”项目,该项目为秘密项目,过去6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秘密资料。
2014年12月25日,乌云漏洞报告平台称,大量12306用户数据在互联网疯传,内容包括用户账号、明文密码、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和电子邮箱等。这次事件是黑客首先通过收集互联网某游戏网站,以及其他多个网站泄露的用户名和密码信息,然后通过撞库撞库是指黑客利用从某些网站或渠道获取的用户账号和密码,在其他网站上进行登录尝试。这主要是由于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互联网用户喜欢在不同网站上使用统一的用户名和密码。的方式利用12306安全机制的欠缺获取了13万多条用户数据。
2015年12月23日,乌克兰发生了一次影响很大的通过有组织、有预谋的定向网络攻击,致使乌克兰境内近1/3的地区持续断电的安全事件。
2016年5月7日,根据路透社报道,黑客在黑市上交易高达3亿条被盗的邮件账户用户名和密码,其中,5700万条为俄罗斯Mail.ru邮件账户、4000万条为雅虎邮件账户、3300万条为Hotmail邮件账户,以及240万条为Gmail邮件账户。另外,还包含成千上万的德国和中国的电子邮件账户,以及数以千计的涉及美国银行业、制造业和零售业公司员工的用户名和密码。
2017年5月12日,一款名为“想解密”(又称“想哭”)的勒索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疯狂传播。欧洲刑警组织5月14日称,已经有上百个国家和地区,数十万台计算机被感染,而后需要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解锁计算机中被感染的文件。我国部分高校和大型企业的内网也遭受到病毒的侵袭。
以上仅仅是一些个案,事实上,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而且计算机犯罪案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据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互联网每39s就发生一次黑客事件,其中大部分黑客没有固定的目标。
因此,网络系统必须有足够强大的安全体系,无论是局域网还是广域网,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网络信息安全的目标是全方位防范各种威胁以确保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1.1.2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
现今Internet环境正在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安全问题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犯罪成为集团化、产业化的趋势。从灰鸽子病毒案例可以看出,木马从制作到最终盗取用户信息甚至财物,渐渐成为一条产业链。
(2)无线网络、智能手机成为新的攻击区域,新的攻击重点。随着无线网络的大力推广,4G网络使用人群的增多,使用的用户群体也在不断增加,手机病毒、手机恶意软件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3)垃圾邮件依然比较严重。虽然经过这么多年的垃圾邮件整治,垃圾邮件现象得到明显改善,例如,美国有相应的立法来处理垃圾邮件,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垃圾邮件仍然影响着每个人的邮箱使用。
(4)漏洞攻击的爆发时间变短。从近几年发生的攻击来看,不难发现漏洞攻击的时间越来越短,系统漏洞、网络漏洞、软件漏洞等被攻击者发现并利用的时间间隔在不断地缩短,很多攻击者都是通过这些漏洞来攻击网络的。
(5)攻击方的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低。现在有很多黑客网站免费提供了许多攻击工具,利用这些工具可以很容易地实施网络攻击。
(6)DoS(DenyofService,拒绝服务)攻击更加频繁。由于DoS攻击更加隐蔽,难以追踪到攻击者,大多数攻击者采用分布式的攻击方式和跳板攻击方法,这种攻击更具有威胁性,攻击更加难以防范。
(7)针对浏览器插件的攻击。插件的性能不是由浏览器来决定的,浏览器的漏洞升级并不能解决插件可能存在的漏洞。
(8)网站攻击,特别是网页被挂木马。大多数用户在打开一个熟悉的网站,比如自己信任的网站,但是这个网站被挂木马,在不经意间木马将会安装在自己的计算机中,这是现在网站攻击的主要模式。
(9)内部用户的攻击。现今企事业单位的内部网与外部网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来自内部用户的威胁也在不断地表现出来。来自内部攻击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变成内部网络的一个防灾重点。
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中显示,2016年,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共接收境内外报告的网络安全事件125660起,较2015年的126916起下降1.0%。其中,境外报告的网络安全事件数量为474起,较2015年下降14.0%。接收的网络安全事件中,数量排名前三位的类型分别是网页仿冒事件(占42.3%)、漏洞事件(占24.6%)和恶意程序事件(占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