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93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互联网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93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互联网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pdf下载

出版社 京东图书自营旗舰店
出版年 2021-02
页数 390页
装帧 精装
评分 9.1(豆瓣)
8.99¥ 10.99¥

内容简介

本篇主要提供互联网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电子书的pdf版本下载,本电子书下载方式为百度网盘方式,点击以上按钮下单完成后即会通过邮件和网页的方式发货,有问题请联系邮箱ebook666@outlook.com

内容简介

  《互联网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是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2019年度科研项目“互联网视域下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研究”(CS219030)和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2019年度科研项目“互联网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研究”(WLWH19-2)的研究成果。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育人工作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艰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承担起新时代肩负的历史使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关键。邓小平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如何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互联网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试图对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做一些探索,希望能够为增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水平尽一份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

  钟家全,男,1971年9月生于四川省简阳市,现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师。1994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法学理论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在《毛泽东思想研究》《社会科学战线》《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2部、合著2部,参编教材3部;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科研成果曾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目录

第一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概述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第二章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现状
第一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成就及其经验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第三章 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第一节 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第二节 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新要求

第四章 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意义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二节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意义

第五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目标
第一节 确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目标的意义
第二节 确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目标的依据
第三节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目标

第六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路径
第一节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策略与途径
第二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需要正确处理的几对关系

第七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第一节 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
第二节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素质建设
第三节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组织建设

第八章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
第一节 坚持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领导
第二节 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领导体制和组织机制
第三节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互联网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二)专兼结合的队伍体系基本形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共青团对学校建团工作做出部署。共青团中央于1950年和1953年两次召开团的全国学校工作会议,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建团工作。到1952年,绝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团的基层委员会,都配备了若干名专职团干部,在系一级配备了一名专职的团总支书记。从此共青团就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力量。
  1952年10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地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要求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处,设置主任一人,必要时可设副主任一名,政治辅导员若干名。1961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明确规定:“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一二年级设政治辅导员或班主任,从专职的党政干部、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其他青年教师中挑选有一定政治工作经验的人担任。”1964年6月,中共中央批转的《高等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政治工作和建立政治机构试点问题的报告》提出:“为了适应高等学校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高等学校应该有步骤、有准备地建立政治部……负责领导全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工作。”这些规定标志着政治辅导员制度的正式形成和实施。
  随着政治理论课的设立和完善,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也逐步建立。1952年开始,教育部指定中国人民大学设立马列主义研究班,为高校培训政治理论课教师。1955年11月,教育部专门颁布《关于加强培养哲学干部及哲学系工作的决定》,规定北京大学哲学系扩大招生,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增设哲学系。到1957年,全国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有5457人。1964年,中宣部建议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100。为了加强政治理论课的组织领导,中宣部要求高校校长和副校长对政治理论课教研组直接负起领导责任。
  共青团干部队伍、政治辅导员队伍和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特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体系的初步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受到高度重视,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培养了大批社会主义建设者。“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级学校受到严重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瘫痪,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遭受严重破坏。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束缚,高校恢复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得以逐步恢复。根据改革开放的新要求和时代的新发展,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实际状况,党和政府提出了“专兼结合”的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新思路。1980年4月,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不仅专职、兼职的政工干部要做思想政治工作,业务课教师也要做思想政治工作,特别要注意发挥马列主义理论课教师和各科骨干教师的作用。1984年11月,中宣部、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必须实行专职和兼职相结合”。1986年5月,中共中央批转了《国家教委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文件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应该专职和兼职相结合,坚持以专职干部为骨干,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建立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同年,原国家教委下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兼职人员若干问题的规定》。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纲要》规定:“高等学校要建设好一支以精干的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1994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对学校德育队伍建设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优化队伍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