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主要提供内生安全新一代网络安全框架体系与实践奇安信认证网络安全工程师电子书的pdf版本下载,本电子书下载方式为百度网盘方式,点击以上按钮下单完成后即会通过邮件和网页的方式发货,有问题请联系邮箱ebook666@outlook.com
《内生安全:新一代网络安全框架体系与实践》是奇安信公司对内生安全理念以及实施策略的深度解读,详细介绍了内生安全理念的产生背景、内生安全的内涵与特性、内生安全建设的方基础、内生安全的关键要素等内容。本书还阐述了“新一代网络安全框架”的具体内容和建设方法,具体包括新一代身份安全、重构企业级网络纵深防御、数字化终端及接入环境安全、面向云的数据中心安全防护、面向大数据应用的数据安全防护、面向实战化的全局态势感知体系、面向资产/漏洞/配置/补丁的系统安全、工业生产网安全防护、内部威胁防护体系、密码专项十大工程,以及实战化安全运行能力建设、安全人员能力支撑、应用安全能力支撑、物联网安全能力支撑、业务安全能力支撑五大任务。 《内生安全:新一代网络安全框架体系与实践》可以为政企“十五”网络安全的规划、设计提供思路与建议。新一代网络安全框架从甲方视角、信息化视角、网络安全顶层视角呈现出政企网络安全体系全景,通过以能力为导向的网络安全体系设计方法,规划出面向“十五”期间的建设实施项目库(重点工程与任务),并设计出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相融合的目标技术体系和目标运行体系,可供政企参考借鉴。
奇安信战略咨询规划部:负责奇安信战略咨询规划业务,针对“十五”规划、新基建与数字化转型,以系统工程方法,结合政企大型机构的业务战略与信息化战略,为政企机构梳理网络安全战略目标;并以“内生安全框架”体系规划设计方法与工具,从“技术、管理、运行”的多个视角,为政企机构进行它们所需的网络安全能力体系的梳理,从“顶层规划、体系设计、实现设计”不同层面,帮助政企机构进行规划设计、可研报告、概要设计、路线图等设计工作;以“三同步”原则,推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的“全面覆盖、深度融合”,帮助政企构建动态综合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及实战化运行体系,为政企数字化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奇安信行业安全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奇安信集团旗下专注于行业网络安全研究的机构,为政府、、军队、保密、交通、金融、医疗卫生、教育、能源等行业客户及监管机构提供专业安全分析与研究服务。 中心以奇安信集团的安全大数据、全球威胁情报大数据为基础,结合前沿网络安全技术、国内外政策法规,以及两千余起应急响应事件的处置经验,全面展开行业级、领域级、*家级网络安全研究。 中心自2016年成立以来,已累计发布各类专业研究报告100余篇,共计300余万字,在勒索病毒、信息泄、网站安全、APT(*级持续性威胁)、应急响应、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受到海内外网络安全从业者的高度关注。 同时,中心还联合各个专业团队,主编出版了多本网络安全图书专著,包括《走近安全:网络世界的攻与防》《透视APT:赛博空间的*级威胁》《应急响应》《网络安全应急响应技术实战指南》《工业互联网安全:百问百答》等,为网络安全知识的深度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1部分 为什么需要内生安全
1章 信息化的发展与安全的挑战 2
1.1 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2
1.1.1 政策驱动的政务信息化发展历程 2
1.1.2 政企机构信息化发展的4个阶段 5
1.1.3 EA方法在信息化发展中的指导作用 6
1.2 网络安全的发展历程 7
1.2.1 合规导向和事件驱动交织 7
1.2.2 网络安全的零散化发展 9
1.2.3 网络安全建设方的缺失 10
1.3 国家网络安全战略的新要求 12
1.4 数字化时代的安全新挑战 13
1.4.1 数字化时代的产业新形态 13
1.4.2 数字化时代的安全新威胁 14
1.5 信息化保障呼唤内生安全 16
1.5.1 围墙式安全 16
1.5.2 数据驱动安全 17
1.5.3 内生安全的提出 18
2部分 什么是内生安全
2章 内生安全的内涵与特性 20
2.1 内生安全的理念 20
2.2 内生安全的特点 21
2.3 内生安全优势和价值 23
2.3.1 适应新基建和数字化的需要 23
2.3.2 从防护能力上,可以实现安全能力的动态成长 25
2.3.3 *大限度降低安全风险和损失 26
2.4 三大关键落地内生安全 27
2.4.1 安全的关键是管理 27
2.4.2 管理的关键是框架 28
2.4.3 框架的关键是组件化 29
3章 内生安全建设的方基础 30
3.1 EA方简述 30
3.1.1 EA的定义 30
3.1.2 EA的诞生与演变 31
3.1.3 EA的作用 32
3.1.4 典型的EA框架 33
3.1.5 组件化业务模型 38
3.2 内生安全思想与EA方 41
3.2.1 采用系统性框架指引网络安全建设 41
3.2.2 将当前需求与未来发展相结合 43
3.2.3 网络安全要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46
3.2.4 建设实战化的网络安全运行能力 47
3.2.5 持续引入信息化与网络安全新技术 48
4章 新一代网络安全框架 50
4.1 新一代网络安全框架的概述 50
4.2 新一代网络安全框架的主要组件 51
4.2.1 网络安全能力体系 51
4.2.2 网络安全规划方与工具体系 52
4.2.3 组件化安全能力框架 53
4.2.4 建设实施项目库 55
4.2.5 政企机构网络安全技术部署参考架构 55
4.2.6 政企机构网络安全运行体系参考架构 55
4.3 新一代网络安全框架的关键工具 56
4.3.1 政企机构网络安全防御全景模型 56
4.3.2 政企机构网络安全协同联动模型 57
4.3.3 政企机构网络安全项目规划纲要 58
3部分 怎样建设内生安全
5章 新一代身份安全 60
5.1 数字化转型与业务发展的新要求 60
5.1.1 数字化转型驱动身份安全改变 60
5.1.2 传统身份安全面临的问题 60
5.2 什么是新一代身份安全 62
5.2.1 基本概念 62
5.2.2 设计思想 64
5.2.3 总体架构 65
5.2.4 关键技术 67
5.2.5 预期成效 71
5.3 新一代身份安全建设要点 72
5.3.1 建设要点 72
5.3.2 关注重点 74
6章 重构企业级网络纵深防御 76
6.1 数字化转型与业务发展的新要求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