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70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C》[70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C pdf下载

出版社 京东图书自营官方旗舰店
出版年 2019-03
页数 390页
装帧 精装
评分 9.3(豆瓣)
8.99¥ 10.99¥

内容简介

本篇主要提供C电子书的pdf版本下载,本电子书下载方式为百度网盘方式,点击以上按钮下单完成后即会通过邮件和网页的方式发货,有问题请联系邮箱ebook666@outlook.com

内容简介

  《C51/C52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共12章,从单片机的基本概念、发展趋势和家族系列等切入,通过阐述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内部结构,向初学者介绍单片机的基础知识;从实际和应用出发,详细介绍单片机各资源模块,并以STC89C52单片机为例给出具体的项目应用,包括I/O端口技术及应用、LED与LCD显示、中断技术及应用、定时/计数器技术及应用、串口通信、矩阵键盘设计及应用、I^2C总线通信、模/数转换技术及应用等。
  另外,《C51/C52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详细分析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综合设计案例,最后介绍C51程序设计与标准C语言的区别与联系。
  《C51/C52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每章都以对话式引入,以项目化实操的形式进行编排,旨在培养读者逐步掌握单片机的工作原理,提升读者的电路设计与程序编写能力。
  《C51/C52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适合作为各类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及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单片机课程教材,也适合于单片机的初学者自学阅读,还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绪论
引言
1.1 单片机的基本概念
1.2 单片机技术的发展
1.2.1 单片机的发展历程
1.2.2 单片机的发展趋势
1.3 单片机家族
1.4 单片机的应用领域
1.5 本章小结
1.6 习题与思考

第2章 单片机结构及工作原理
引言
2.1 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2.1.1 中央处理器
2.1.2 程序存储器
2.1.3 数据存储器
2.2 单片机的引脚及功能
2.3 时钟电路
2.3.1 单片机的时序单位
2.3.2 访问外部ROM的时序
2.3.3 访问外部RAM的时序
2.4 单片机的工作方式
2.4.1 复位方式
2.4.2 程序执行方式
2.4.3 低功耗工作方式
2.5 单片机最小系统
2.6 本章小结
2.7 习题与思考

第3章 单片机I/O端口技术及应用
引言
3.1 I/O端口的基本概念
3.1.1 什么是I/O端口
3.1.2 I/O各端口内部结构原理
3.2 基于I/O端口的流水灯软硬件设计
3.2.1 任务要求
3.2.2 系统设计
3.2.3 硬件设计
3.2.4 软件设计
3.3 基于I/O端口的独立按键软硬件设计
3.3.1 任务要求
3.3.2 系统设计
3.3.3 硬件设计
3.3.4 软件设计
3.4 本章小结
3.5 习题与思考

第4章 单片机显示接口技术及应用
引言
4.1 LED显示器及其接口
4.1.1 LED显示器结构与原理
4.1.2 LED显示器接口
4.2 基于数码管数据显示的软硬件设计
4.2.1 任务要求
4.2.2 系统设计
……

第5章 单片机的中断技术及应用
第6章 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技术及应用
第7章 单片机的串行接口技术及应用
第8章 单片机矩阵键盘设计及应用
第9章 单片机I2C总线设计及应用
第10章 单片机的模/数转换技术及应用
第11章 单片机综合项目设计
第12章 单片机C语言编程语法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21世纪是信息时代,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单片机技术作为其相关专业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必备知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51单片机的各方面知识,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硬件结合软件的设计特点,让读者能够轻松地进行学习。全书可分为以下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章)简单介绍51单片机的历史和应用领域,着重介绍传统51单片机的特点、构成及内部资源。
  第二部分(第3~10章)着重讲解51单片机内部资源,并以STC89C52单片机为例进行项目化任务设计,如I/O、定时/计数器、外部中断、串口通信、数码管、LCD、矩阵键盘、I2C总线通信、模/数转换等,在详细介绍原理的同时,辅以清晰的代码对原理进行解释说明,形成原理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体系,使初学者能够迅速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应用。
  第三部分(第11章)详细分析单片机综合设计案例,分别是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接收器设计和GPS导航信号接收器设计。这两个程序设计均不是简单地照搬大学课程设计课题中普遍存在的实验,而是重新进行了设计与开发,能够很好地检验读者对单片机学习的深入程度。
  第四部分(第12章)给出了C51程序设计与标准C语言的区别和联系,使读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面向单片机编程的学习过程中得到“质”的提高。
  参与本书编写工作的主要人员有温宏愿、周军7、刘小军、倪文彬、刘增元、刘磊、曹阳、张朋等。本科生吕晓睿、徐雷、朱鸿杰、崔宇豪、王振路、柴云韬、杨松、邱岳等对书稿的录入、校对和程序验证做了很多工作,在此对他们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