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NOI)大纲于2021年4月首次发布。NOI大纲规范了NOI系列赛的知识体系,对信息学竞赛的发展影响深远。NOI主席杜子德老师对大纲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指出:应当编制一本辞典(《信息学奥林匹克辞典——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系列竞赛大纲详解》)对各知识点进行详解,进一步明晰和充实竞赛知识体系。辞典编撰团队随即成立,有关工作也全面铺开。
在工作开展初期,编撰团队原计划以资料收集和文字汇编的方式,在数月内完成辞典的编撰。随着工作的深入,辞典编撰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逐渐显现:知识关联错综复杂、内容繁多,各类资料也纷繁芜杂、难以取舍;NOI大纲在此期间做了全面修订,给编撰工作带来了额外挑战。为确保辞典质量,编委会调整了工作方式,对竞赛知识体系进行了梳理、归类和一体化地重新描述。各位成员不遗余力、各展所长,历经近两年夜以继日的撰写和上百次线上线下的研讨,以及反复的内部整合修订,终于完成了这部辞典。以下就辞典的目标原则、体例设计、编撰过程等做简要说明。
一、目标原则
作为信息学竞赛知识方面的首部辞典,《信息学奥林匹克辞典——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系列竞赛大纲详解》具有十分明确的目标,即立足于NOI大纲的知识体系,厘清当前信息学竞赛中的知识概念,高屋建瓴地评析竞赛中常见的思想、方法和技巧,简明扼要但不失全面地对各知识点做出解析。为此,编撰团队制定了如下编撰原则。
(1)准确性原则:在概念的把握和辨析上务求简练、准确,在结论性文字的表述上务求严谨和必有所本,避免似是而非和无的放矢。
(2)学术性原则:在概念铺陈和思想阐发上,务求与计算机科学学术体系全面接轨,为学生深造架设好知识桥梁,纠正当前小圈子里闭门造车的部分现象。
(3)可用性原则:在内容的设计和侧重上,务求贴近国内信息学竞赛教、学、赛的现状,充分展现面向NOI、服务竞赛师生和信息学爱好者的特点。
二、体例设计
在上述目标原则下,经过反复研讨和实践,编撰团队设计了辞典的如下体例。
(1)按照NOI大纲体系和版块划分组织词条。辞典按照入门级、提高级和NOI级三个等级进行组织,在每个等级下又划分“基础知识与编程环境”“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和“数学与其他”五个版块。
每个知识点均单独设置词条,在每个词条后均注明全部作者。其中排名最前的作者为词条的主要执笔人,排名最后的作者为词条的学术负责人,其他作者均依工作量大小排序。
(2)每个词条原则上设置“正文(不特别注明)”“代码示例”“参考词条”“延伸阅读”和“典型题目”五部分。五部分内容的定位分别如下。
●正 文: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对词条中的概念、思想或方法予以述评。
●代码示例:紧密配合正文,给出本词条知识点的典型C++代码实现。
●参考词条:指出有关联的其他词条,以建立和加强知识点间的横向联系。
●延伸阅读:给出进一步阅读的文献,引导纵向、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典型题目:列出NOI系列赛以及国外权威赛事中的相关题目,引导读者做针对性的练习。
考虑到部分版块的特殊性,在“基础知识与编程环境”版块中不设置“代码示例”和“典型题目”,而在“数学与其他”版块中这两部分内容均设置为可选。
三、编撰过程
辞典编写工作启动后,我们首先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多位优秀的一线信息学竞赛指导教师,分别带领所在学校的信息学竞赛教学团队参与编撰工作。他们是:
叶金毅(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胡伟栋(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金 靖(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李 建(杭州第二中学)
叶国平(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汪星明(北京市十一学校)
谢秋锋(长沙市长郡中学)
李 曙(南京外国语学校)
随后确定了辞典的编撰原则和体例设计,将辞典编写工作分成分头编撰、审读重构、整合统稿三个阶段,并依序开展。由胡伟栋建立了辞典git服务器,以实施书稿的分布式提交与版本管理。在分头编撰阶段,按照辞典的等级与版块设置,我们将词条编撰工作划分成若干部分,分别请以上教师与NOI科学委员会副主席赵启阳一起,牵头撰写了相应词条的初稿。
初稿完成后,我们按照“正文”“代码示例”“参考词条、延伸阅读与典型题目”的纵向划分,将以上牵头教师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对初稿进行全面的审读和大幅度重构。其中,叶金毅、胡伟栋、金靖、赵启阳负责“正文”部分,李建、叶国平、李曙负责“代码示例”部分,汪星明、谢秋锋、金靖负责“参考词条、延伸阅读与典型题目”部分(叶国平也参与了部分“正文”的审读重构)。经过纵向的审读与重构,辞典在准确性、学术性、可用性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的改进与提升。
在整合统稿阶段,赵启阳、叶金毅、胡伟栋、金靖等对全书内容进行了整合与统稿,从整体性的角度出发,对部分文字、插图等内容进行了调整和修订。金靖对典型题目部分做了全面的梳理和补充。
编写完成这部辞典,没有相当的精力和时间投入是做不到的。全体参编人员都积极投入到辞典的编撰工作中。每个词条都历经数次逐字逐句的推敲,有的词条还经过了前后数十次的修订,其间查阅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和第一手文献。为了写好、改好每个词条,各位老师纷纷拿出自己经年积累的独家讲义和宝贵的内部材料,充分体现出了无私的奉献精神。在此期间,广泛涉猎算法特别是图算法研究的学界前辈R.Tarjan,凭借其原始论文在辞典编撰过程中极高的“出镜率”和多次意想不到的出场,也逐渐变成了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位“虚拟参编人员”。
在辞典编撰过程中,杜子德老师对各项工作给予了直接指导和全面支持,尹宝林、王宏两位老师在词条的学术性方面也提出了大量宝贵的建议,NOI科学委员会、NOI办公室也在各方面提供了支持和帮助。陈知轩、高麟翔、管晏如、郭羽冲、胡瑞岩、林帮才、柯怿憬、柯绎思、彭思进、齐楚涵、万成章、王又嘉、吴雨洋、肖子尧、郑佳睿、周逸桐、左骏驰(以上按拼音顺序)等也参与了辞典的材料准备和整理工作。在此向他们致以真诚的谢意。
尽管这部辞典是全体参编人员倾力合作完成的,但是由于我们学识有限,而且时间仍显仓促等,其中必然还存在着各种缺陷和不足。在此恳请读者予以指正,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改进这部辞典。
《信息学奥林匹克辞典》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