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视频传输与服务、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以及智慧城市新型业务应用场景的涌现,对数据的传输容量、数据的存储容量、数据的分发能力、数据的计算能力以及传输资源的调度能力等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迅猛增长的用户终端数据流量也给日益提高的用户体验需求带来了巨大压力。
随着边缘设备的数量呈指数级增长,网络形态由以云计算为中心转换为云边端协同的范式,即计算、缓存和资源都逐步下沉到边缘,更靠近用户端。这种新的网络范式也将在实际的智能制造、无线驾驶等场景应用中落地。边缘计算作为一种新的计算范式,也是云计算的一种补充,使数据在用户产生端就能得到有效的处理。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边缘计算为移动计算、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
边缘计算作为一种开放的、弹性的、协作的新型计算模式,极大地促进了5G通信网络、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以及数据之间的相互交流。随着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的发展,边缘网络逐渐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区块链相融合,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将是智能边缘网络。
为了帮助这一领域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相关从业者快速入门和从事相关研究,我们专门编写这本书。希望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够对边缘计算的相关研究产生兴趣,从而为推动该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书对智能边缘计算的背景起源、发展历程以及边缘计算的网络形态进行了介绍,阐述了边缘计算的系统架构和部署方案,并对关键的卸载技术、边缘缓存技术、商业模式、激励机制、移动性管理技术以及安全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智能边缘计算的实际应用场景以及其与新兴技术的融合进行了阐述。每章开头都有一个简单的导读,阐述本章的研究背景和问题,章末有小结和习题,每章单独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
非常感谢参与本书撰写与审校的我在西南大学指导的博士生: 余红宴、王瑛、董一藩、王曲苑、刘佳迪、冯浩、何静。在此对大家表示衷心感谢!最后,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与高效的工作,使本书能很快与读者见面。
本书的内容主要来源于本团队在从事边缘计算科研过程中的总结,希望能对从事边缘计算以及相关研究的硕士、博士研究生有所帮助。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同时边缘计算相关研究还在迅猛发展中,书中难免存在不足和疏漏,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郭松涛
2023年8月于重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