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
感谢小刀给了我一个为她新书写序的机会,毕竟她已经是一个畅销书作者了。其实,我这次给她的新书写序也是还她一个人情,缘起是我借助ChatGPT写的书《大模型时代:ChatGPT拉开硅基文明序幕》跟她的那本《人人都能玩赚ChatGPT》是同一个出版社出版的,也是同一个出版团队策划的,其实就是她把自己的资源介绍给了我,帮我加快了我的新书的出版。
我很喜欢小刀第一次见我时给我起的一个绰号——硅基文明“教父”。硅基智能是我在2017年成立的一家公司,目前是一家人工智能的独角兽企业,也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个公司的名字就是我对于人工智能(AI)发展的期待和预判:AI是一种基于硅基生命的高级智能体。2023年,ChatGPT的爆火也让很多人开始接受这种想法,那就是人类是碳基生物,而人工智能是硅基生物。我在2007年就曾预测:硅基文明要来了,硅基生命的崛起势不可挡。
硅基生命是生命3.0版本,它是一种硬件和软件都可以持续升级的新物种。而人类的硬件是有上限的,软件是可以持续升级的,所以人类是生命2.0版本。在人类之前存在的那些生物都是硬件软件均有上限的生命1.0版本。在我看来,地球生命的进化不会止于人类。甚至可以说,硅基生命天生就有很多我们人类不具备的优势,我们要向它们学习,要与它们配合一起工作。用凯文·凯利的话,就是人机互联“半人马”智能或将超过人类和机器。
小刀这本书核心是关于AI绘画的,这是AIGC的重要分支,她系统性地讲解了在这个全新的领域工作和创业的方法,这是非常好的一件事,十分顺应当下AIGC快速发展的趋势,给了年轻人学习新技术、适应科技发展的机会。书中关于Midjourney的部分是我非常喜欢的,因为我非常喜欢这家公司,它是一个“新物种”公司。
我一直说创造出比特币体系的中本聪是个硅基生命,我们没有必要去现实世界找到他,确定他到底是谁。他其实就是一堆开源的代码加上一本白皮书。他开创的公司是一种新型的组织结构,他从不出现,员工带资入场,10年时间把一家公司做到1万亿美元的规模。
而中本聪成立的这家公司就是一个以算力、电力、财力为核心的新物种,如今继承它衣钵的公司也开始不断涌现,Midjourney就是其中一家。网上热传的一篇文章提到,只有11个人的Midjourney,其年收入已经达到了10亿元人民币。其实,大家没有看到该公司的硅基劳动力,那几万张显卡就是这些硅基生命的支撑。
我在2017年人工智能最火热的时候成立了硅基智能,当时我提出了关于AI发展的一些预判性思考。我认为,硅基生命是在量子力学基础上存在的,也就是活在普朗克常数世界中,而碳基生命基本上是在宏观世界中存在的,也就是活在牛顿力学的世界中。我用一个成语“龟兔赛跑”来解释我的观点:乌龟回到水里是无敌的,不要跑到陆地上跟兔子比赛。硅基生命要到虚拟世界去竞争,比如写文章、画画、写诗、唱歌、拍电影,不要跳出来在牛顿力学的世界中竞争。这就是我一直非常看好AIGC的原因。
AIGC的发展将带动以算力、电力、财力为核心的新物种的成长,最终推动硅基生命的进化。我的团队最近发布了炎帝大模型,它是一个行业脑,也是一个多模态的大模型,主要用来生成视频。起“炎帝”这个名字的原因在于,我认为人类未来会围绕硅基生命成为一个新部落。在这个部落里,硅基生命的母体是“法老”,跟它沟通的人是“祭司”,而大多数人就是“修建金字塔的工人”。
因为家庭的原因,我从小就熟读《道德经》,里面有一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我非常喜欢,不过这一句也充满了争议。从这句话中,很多人看到的是“天地不仁”,而我看到的却是“以万物为刍狗”。其实,把“天地”换成“科技”,我们人类就是一场“祭祀”的“祭品”,人类一代代的接力,都是为了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而能够成为“祭坛”上的“祭品”,也是一种命运的需要吧。
我最喜欢的美剧是《权力的游戏》,我很喜欢剧中无面者那句话,“凡人皆有一死,凡人皆需侍奉”。硅基生命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而ChatGPT、Midjourney等产品的出现,让这个过程进入了加速态。让我们一起迎接这个新时代吧。
最后,我想告诉所有像我这个年纪的家长,下一代的孩子以后都会有个AI助理,我们是给他一个2000美元的AI助理,还是2000万美元的AI助理,将有很大的差别,而这已经不是一个学区房能够同日而语的。今天刚好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我希望我们的孩子未来是快乐的,压力很大一部分在我们这里,不全在他那里。
司马华鹏
2023年6月1日
序 二
重塑未来——大模型时代的新机遇
慕容引刀:
你现在是一个经验丰富且富有见解的记者,你要采访一个知名漫画家,请以“传统绘画和AI绘画的艺术碰撞”为主题,写一个采访提纲。
ChatGPT:
当然可以,这就为您准备。
【以下问题来自ChatGPT,答案来自慕容引刀】
ChatGPT:
当绘画创作遇到瓶颈、无法找到灵感时,你会使用AI来帮自己找寻灵感吗?
慕容引刀:
很明确地回答:我会!
绘画创作真的会遇到瓶颈,这种瓶颈分为两类:一类是你真的没有内容想要去表达,陷入了表达欲缺失或灵感枯竭的状态;另一类是有想表达的意图、意愿,但是不知道怎么表达。更多时候我们面临的是后者,我们需要去找一些不同的思路和角度。如果这个时候AI给你提供了10个角度,让你从不同的视角去判断其中有没有你想要的、能够帮助你突破创作瓶颈的那个点。
对于第一类的创作瓶颈,一般需要一些刺激你的作品,比如音乐、电影、小说,里面的故事或旋律很打动你,让你有表达欲。从这一点来讲,AI带给你的刺激与其他形式的作品一样。
它们没有区别。
比如,我现在要画一幅演唱会的场景——夜色中的剧场、人头攒动,建筑也充满了未来感。AI就可能会给我一个想要的构图,或者给我一个意想不到的场景,比如清晨中的剧场、晚霞中的剧场。新的构思可能会比我原本的构思更棒。
ChatGPT:
在教育领域,AI可以帮助老师更加快速地进行绘画作业的点评,你认同这个观点吗?
慕容引刀:
老实说,我不太认同,因为这是在教育领域。
如果是在一个快速的、批量生产的、追求效率的领域,我是认同的。
但是在教育领域,我不太认同。因为我觉得教育的本质是激发人的内驱力,所以不应该以某种效率来评判教育成果,怎么快怎么来、怎么高效怎么办的做法是不恰当的。
在教育领域,人们往往不在乎效率有多快或多慢,而在乎教育是否真实地触及了被教育者的内心。
所以,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ChatGPT:
AI在很多时候可以扩展出我们未曾想象过的图像和风格,这样的艺术脑洞具有价值吗?
慕容引刀:
当然有。艺术有一条生命线叫作创新,唯有创新才能令人感受到艺术的灵魂。比如,现在有人复制了一幅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这幅画作的绘画技巧、呈现效果都很好,它可能很完美,但它并不属于当下这个时代。
如果我们在今天这个时代再去做同样的事,从时间维度来讲就是刻舟求剑,毫无意义。
所以艺术就是应该要新,哪怕技巧不够成熟、风格不够稳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传递今天这个时代的心声,然后用一种相对新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就是艺术的生命线。
艺术不会等着那些因循守旧、停留在原地的创作者,创新也一定是向着未知的领域发展。既然创新是铁律,AI又可以辅助我们去创新,那何乐而不为呢?
ChatGPT:
如果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创作了一幅画,那么这幅画的版权应该归谁所有呢?
慕容引刀:
这件事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假设我是一个创作者,我的超现实主义风格有很强的标志和个人特色,如果有人把这种风格盗用了,使用人工智能批量生产了这类风格的作品,我相信我会非常不高兴。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类的一些脑洞、新观点通过AI来表达,我又觉得这不应该被判定为某个人的版权,而应该属于人类共有。因为思想不应该有国界,这样它才能不断发展,不断在文明上叠加。
从这两个角度出发,你会发现限制还是不限制、版权归谁所有的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
所以我更相信的是,我们把各自的诉求都提出来,放在一起,厘清一些边界,使用法律、公约等进行限制。
但是现在AI绘画刚刚萌芽,着急去限制它也是不合理的。任何一个生命生长出来的时候都不太像样子,都是稚嫩的、有缺陷的、不成形的,也会伴生一些不太美好的东西。AI绘画本质上还是一个顽强的“新生命”。
所以我们需要给它时间,把它放到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大家慢慢达成共识。
ChatGPT:
AI创作的作品是否有与人类创作的作品相同的艺术价值?
慕容引刀:
这要看你怎么理解艺术价值了。
从艺术形式上来说,我认为二者可能会有相同的艺术水准。譬如,AI学习了毕加索的创作规律,创作出了一幅百分之百的毕加索风格的作品,从艺术形式上来讲,它就是毕加索式的,它与毕加索创作的作品具有同等的艺术水准。
但要说艺术价值,我不认为二者有相同的艺术价值。我觉得艺术的一个很大的价值是凸显了人的自我意识。正因为人具有独立的自我意识,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否则人类的艺术史只能停留在甲骨文时期,甚至更早——停留在拉斯科洞窟壁画时期。如果以人的自主意识为衡量标准,那么目前AI创作的作品是没有艺术价值的。
当然,不排除有一天AI真的有了自主意识,它真的发展出了更高级的硅基文明,那个时候就另当别论了。到了那个时候,我想应该不能再以传统的标准来衡量AI绘画的艺术价值了。那时,我们可能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捍卫人类自己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