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操作第2版张同光RHEL8》[54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Linux操作第2版张同光RHEL8》[54M]百度网盘|pdf下载|亲测有效

Linux操作第2版张同光RHEL8 pdf下载

出版社 华智书源图书专营店
出版年 2025
页数 390页
装帧 精装
评分 8.6(豆瓣)
8.99¥ 10.99¥

内容简介

本篇主要提供Linux操作第2版张同光RHEL8电子书的pdf版本下载,本电子书下载方式为百度网盘方式,点击以上按钮下单完成后即会通过邮件和网页的方式发货,有问题请联系邮箱ebook666@outlook.com

 书名:  Linux操作(第2版)(RHEL 8/CentOS 8)(高等院校计算机任务驱动教改教材)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
 ISBN号:  9787302538455

本书以红帽公司的Linux版本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为蓝本,坚持理论够用,侧重实用的原则,用案例/示例来讲解每个知识点,对Linux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结构清晰,通俗易懂,力争做到使读者在兴趣中学习Linux。

张同光 博士研究生,教授的课程:《Linux 0.11内核分析》、《Linux操作》、《嵌入式软件开发基础》、《Linux C编程》、《Linux网络服务与编程》等。编写过9本教材

本书以红帽公司的Linux版本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为蓝本,坚持理论够用,侧重实用的原则,用案例/示例来讲解每个知识点,对Linux做了较为详尽的阐述,结构清晰,通俗易懂,力争做到使读者在兴趣中学习Linux。本书是一本比较好的Linux入门教材。本书针对的是技术型读者,主要是计算机及相关的学生。

第1章Linux简介与安装1
1.1Linux简介1
1.1.1Linux的起源2
1.1.2Linux的特点4
1.1.3Linux的版本4
1.2硬盘分区7
1.2.1MBR分区7
1.2.2GPT分区9
1.3实例——用U盘安装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11
1.4引导工具GRUB Legacy的设置与应用16
1.4.1GRUB的设置17
1.4.2实例——GRUB的应用19
1.5引导工具GRUB2的设置与应用20
1.5.1GRUB2与GRUB Legacy的区别20
1.5.2GRUB2配置文件21
1.5.3GRUB2脚本的修改23
1.5.4删除GRUB2中多余的引导菜单项25
1.5.5GRUB2命令行环境下的常用命令25
1.5.6实例——GRUB2的应用28
1.6RHEL 8的启动流程29
1.6.1RHEL 8的启动流程——BIOS+MBR30
1.6.2RHEL 8的启动流程——UEFI+GPT35
1.7本章小结36
1.8习题36
第2章Linux的用户接口与文本编辑器38
2.1GNOME及其配置工具38
2.1.1GNOME38
2.1.2GNOME Shell和GNOME Classic392.1.3GNOME配置工具: dconf、gsettings、dconfeditor41
2.1.4GDM43
2.1.5gnomesession43
2.1.6输入法44
2.2Shell44
2.2.1控制台与终端45
2.2.2Shell命令行46
2.2.3命令、子命令、选项和参数的自动补全功能46
2.2.4历史命令: history47
2.2.5命令别名: alias48
2.2.6通配符与文件名49
2.2.7输入/输出重定向与管道51
2.2.8Linux快捷键54
2.3Linux中的文本编辑器简介56
2.3.1GNOME中的文本编辑器56
2.3.2Vi、Vim与Emacs文本编辑器57
2.4Vim的5种编辑模式57
2.5实例——使用Vim编辑文件60
2.6本章小结64
2.7习题64
第3章管理67
3.1用户管理67
3.1.1用户管理: useradd、passwd、userdel、usermod、chage67
3.1.2组管理: groupadd、groupdel、groupmod、gpasswd、newgrp71
3.1.3用户查询: who、w、id、whoami、last、lastlog75
3.1.4su和sudo命令78
3.2进程管理84
3.2.1监视进程: ps、pstree、top84
3.2.2搜索进程: pgrep、pidof、ps|grep91
3.2.3终止进程: kill、killall、pkill、xkill92
3.2.4进程的优先级: nice、renice94
3.2.5前台进程与后台进程: command &、Ctrl+Z、jobs、fg、bg96
3.2.6周期性/定时执行任务: crontab、at、batch、watch96
3.2.7以守护进程方式执行任务: nohup102
3.2.8终端复用: tmux102
3.3和服务管理103
3.3.1和服务管理器: systemd103
3.3.2监视和控制systemd的命令: systemctl104
3.3.3资源: Unit105
3.3.4Unit的配置文件107
3.3.5目标(target)、运行级别(runlevel)110
3.3.6systemd定时器113
3.3.7开机启动: systemd115
3.3.8开机启动: rc.local115
3.3.9systemd管理116
3.3.10日志管理: journalctl117
3.4其他管理119
3.4.1查询信息: uname、hostname、free、uptime、dmidecode、
lscpu、lsmem、lspci、lsusb119
3.4.2/proc目录和sysctl命令122
3.4.3日志和dmesg命令124
3.4.4关机等命令: shutdown、halt、reboot、init、runlevel、logout、
startx125
3.4.5其他命令: man、date、hwclock/clock、tzselect、cal、eject、
clear/reset127
3.5监视130
3.5.1GNOME监视器: gnomesystemmonitor130
3.5.2活动情况报告: sar130
3.6本章小结133
3.7习题133
第4章磁盘与文件管理136
4.1磁盘管理136
4.1.1文件挂载: fdisk l、mount、umount、findmnt、lsblk、
blkid、partx、/etc/fstab、e2label/xfs_admin136
4.1.2查看磁盘空间: df、du144
4.1.3其他磁盘相关命令: fdisk、mkfs、mkswap、fsck、vmstat、iostat146
4.1.4制作镜像文件: dd、cp、mkisofs155
4.1.5数据同步: sync157
4.2文件与目录管理158
4.2.1Linux文件的目录结构158
4.2.2查看目录内容: cd、pwd、ls、nautilus160
4.2.3查看文件内容: more、less、cat、tac、nl、head、tail、wc164
4.2.4检查文件类型: file、stat166
4.2.5文件完整性: cksum、md5sum168
4.2.6文件与目录的创建、复制、删除、转移及重命名: touch、
mkdir、rmdir、mv、rm、cp170
4.2.7文件搜索命令: find、locate、which、whereis、type175
4.2.8文件操作命令: grep、sed、awk、tr179
4.2.9文件的追加、合并、分割: echo、cat、uniq、cut、paste、join、split186
4.2.10文件的比较、排序: diff、patch、cmp、sort192
4.2.11文件的链接: ln196
4.2.12设备文件: mknod198
4.2.13进程与文件: lsof198
4.2.14文件下载命令: curl、wget、HTTPie201
4.3文件与目录的安全203
4.3.1chmod与umask命令203
4.3.2chown命令205
4.3.3chgrp命令207
4.3.4chroot命令208
4.4强制位与粘贴位208
4.5文件隐藏属性: lsattr、chattr210
4.6访问控制列表(ACL): getfacl、setfacl、chacl、+212
4.7文件的压缩与解压缩217
4.7.1gzip、gunzip命令218
4.7.2bzip2、bunzip2命令220
4.7.3显示压缩文件的内容: zcat、zless、bzcat、bzless220
4.7.4tar命令221
4.7.5cpio命令223
4.8文件关联225
4.8.1MIME类型225
4.8.2添加自定义MIME类型226
4.9本章小结227
4.10习题228
第5章软件包管理230
5.1RPM230
5.1.1RPM简介230
5.1.2RPM的使用232
5.2YUM与DNF237
5.2.1YUM与DNF简介237
5.2.2使用YUM命令238
5.2.3YUM的配置文件240
5.2.4BaseOS和AppStream242
5.2.5安装第三方源243
5.2.6创建本地仓库246
5.2.7升级(Fedora)247
5.3软件包管理GUI: gnomesoftware247
5.4本章小结247
5.5习题247
第6章Linux中的Shell编程249
6.1Shell编程基础249
6.1.1Shell脚本的建立和执行249
6.1.2有效期与环境配置文件251
6.1.3Shell变量252
6.1.4控制Shell提示符256
6.1.5测试命令: test257
6.1.6算术运算260
6.1.7内部命令261
6.2Shell程序设计的流程控制263
6.2.1复合结构: {}、()263
6.2.2条件分支: if、case264
6.2.3循环结构: for、while、until266
6.2.4循环退出: break、continue270
6.3Shell脚本中的函数272
6.4Shell脚本的调试274
6.5本章小结275
6.6习题275
第7章网络服务与管理277
7.1网络接口配置277
7.1.1GUI方式: gnomecontrolcenter、nmconnectioneditor277
7.1.2CLI方式: ifconfig、dhclient、route、/etc/resolv.conf277
7.1.3NetworkManager与nmcli282
7.1.4nettools与iproute2285
7.2DHCP服务及配置288
7.2.1DHCP概述288
7.2.2实例——配置DHCP服务器290
7.2.3实例——配置DHCP客户端296
7.3Samba服务器的设置297
7.3.1Samba概述297
7.3.2实例——配置Samba服务器298
7.3.3Samba服务器的配置文件300
7.3.4SELinux: getsebool、setsebool、chcon、restorecon303
7.4WWW服务器的设置307
7.4.1Apache308
7.4.2Apache服务器的默认配置308
7.4.3实例——静态网站建设310
7.4.4实例——为每个用户配置Web站点311
7.4.5实例——配置基于IP的虚拟主机313
7.4.6实例——基于主机的授权314
7.4.7实例——基于用户的认证315
7.4.8实例——组织和管理Web站点317
7.4.9CGI运行环境的配置318
7.5防火墙的设置——iptables319
7.5.1netfilter/iptables简介320
7.5.2iptables的语法及其使用321
7.5.3实例——防火墙的设置: iptables323
7.5.4实例——NAT的设置: iptables326
7.6防火墙的设置——firewalld329
7.6.1firewalld简介329
7.6.2firewalld配置: firewallconfig、firewallcmd333
7.6.3实例——NAT的设置: firewallcmd340
7.7防火墙的设置——TCP_Wrappers341
7.8基于xinetd的服务343
7.9本章小结343
7.10习题343
第8章管理346
8.1逻辑卷管理346
8.1.1逻辑卷管理概述346
8.1.2逻辑卷管理的组成部分346
8.1.3逻辑卷创建过程: pvcreate、pvdisplay、vgcreate、vgdisplay、
lvcreate、lvdisplay347
8.1.4逻辑卷的扩展与缩小: lvextend、resize2fs、lvreduce350
8.1.5卷组的扩展与删除: vgextend、lvremove、vgremove、pvremove350
8.2磁盘阵列351
8.2.1RAID概述及常用的RAID规范351
8.2.2软件RAID描述355
8.2.3mdadm管理工具355
8.2.4软件RAID创建过程355
8.2.5软件RAID配置文件356
8.2.6查看、停止与启动软件RAID356
8.3磁盘配额356
8.3.1相关命令: quota、quotacheck、edquota、quotaon、quotaoff357
8.3.2实例——实现磁盘限额359
8.4虚拟化技术362
8.4.1虚拟化技术概述362
8.4.2QEMU、KVM、QEMUKVM、libvirt、virsh和virtmanager363
8.4.3实例——虚拟机的安装与管理364
8.5cgroups366
8.5.1cgroups概述366
8.5.2cgroups的默认层级367
8.5.3cgroups的子370
8.6cgroups与systemd371
8.6.1创建cgroup: systemdrun371
8.6.2删除cgroup372
8.6.3修改cgroup373
8.6.4获得关于cgroup的信息: systemdcgls、systemdcgtop375
8.7namespace376
8.8容器和云377
8.8.1容器377
8.8.2云378
8.9服务器管理软件Cockpit379
8.10本章小结381
8.11习题381
参考文献383
附录网站资源384

Linux操作(第2版)(RHEL 8/CentOS 8)第2版前言第2版前言

Linux是一款的类UNIX操作,它继承了UNIX操作的强大功能和极高的稳定性。Linux初由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学生Linus Torvalds创建,并于1991年公布于众。Linus允许和自由地使用该的源代码,并鼓励其他人进一步对其进行开发。为了对Linux的发展有利,根据GNU GPL(General Public License,GNU通用公共许可证)对其内核进行发布,这样就赢得了许多人士的支持,将GNU项目的许多成果移植到了Linux操作上。在许多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和众多Linux爱好者的支持下,原Linux版本中的逐渐消除,并且不断添加新的功能。现在Linux已经成为一个功能强大、稳定可靠的操作。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以下简称RHEL)是美国Red Hat公司开发的一种Linux发行版本,是当今世界上的Linux发行版本之一,其版权遵循GNU GPL。它给PC带来了UNIX工作站的强大功能和灵活性,并且提供了全套的互联网应用软件和功能齐全、简单易用的GUI桌面环境。
RHEL 7于2014年6月发布,至今经过了5个年头,在这5年中IT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技术,Red Hat公司与时俱进,将多种理论与技术成果集成在RHEL 8中。为了满足Linux操作教学方面的需求,笔者编写了本书。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删除了冗余陈旧的知识和技能,补充了新出现的理论与技术,介绍了在实际项目中常用的知识点和操作技巧,是广大读者步入Linux殿堂不可多得的一本指导书,可以为读者以后深入学习Linux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本好的入门教材可以让读者快速领悟Linux的操作方式和的基本使用。
目前Linux的入门教材主要针对两类读者: 非技术型和技术型。
 非技术型读者: 对Linux不是真的感兴趣,只是用Linux上网、听音乐、编辑文档等。针对非技术型读者的入门教材以插图为主,讲的内容主要是在GUI下的操作(鼠标),所以,这种使用Linux的方式还是Windows的思维方式。
 技术型读者: 对Linux很感兴趣,针对技术型读者的入门教材,一开始就从的基本命令开始讲解,脱离Windows的思维方式,这样会给读者以后进一步地学习带来很大的帮助,也能使读者逐步领悟Linux的精髓(命令行)所在。本书针对的是技术型读者,主要是计算机或相关的学生。
本书共有8章,介绍了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8的许多方面。第1章主要介绍了RHEL 8的详细安装过程、引导工具GRUB的使用、RHEL 8的启动流程。第2章主要介绍了Linux中的用户接口,特别是命令行,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读者可以真正成为Linux命令行的入门者。然后详细介绍了Vim编辑器的使用,当远程维护Linux服务器时,Vim是常用的工具。RHEL 8在和文件管理方面与标准的UNIX操作水平相当,这些功能在第3、4章中介绍。第5章主要介绍了如何使用RPM和YUM命令进行软件包的管理。第6章主要介绍了如何在Shell环境中进行编程,编写的Shell脚本程序可以被Shell(如bash)解释执行。一直以来,Linux的长处在于网络服务方面。第7章对RHEL 8中的常用网络服务进行了介绍,这些网络服务有DHCP、Samba服务器、WWW以及防火墙管理。第8章大概介绍了Linux管理的若干应用: 逻辑卷管理、磁盘阵列、磁盘配额、虚拟化技术、cgroups、cgroups与systemd、namespace等。
本书的重点在前4章,只有学好前4章,读者才算在Linux方面真正入门。这样后面4章的学习才会比较轻松,甚至可以自学。随着读者学习、掌握越来越多的计算机主要课程的相关知识,就可以在Linux的世界里纵深发展了。因此,本书是一本比较好的入门教材。希望读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重基础、重理论,切忌浮躁。
本书由高校教师、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博士张同光担任主编,张涛、刘春红、陈明、王晓兵、田乔梅担任副主编,参加本书编写的还有张家平和张震。刘春红工作于河南师范大学,陈明工作于郑州轻工业大学,王晓兵工作于国家电投集团河南电力有限公司,其他编者工作于新乡学院。其中,张涛编写第8章,刘春红编写第7章的7.1~7.4节,陈明编写第4章的4.1节、4.2.1~4.2.7小节,王晓兵编写第1章,田乔梅编写第6章,张家平编写第5章,郑州大学的张震编写第4章的4.4~4.8节,张同光编写第2章、第3章、第4章的4.2.8~4.2.14小节、4.3节、第7章的7.5~7.10节、附录及其余部分。其他编写者还有田孝鑫、楚莉莉、王根运、王建超、宋丽丽、沈林、赵佩章等。全书后由张同光(https: //blog.csdn.net/ztguang)统稿和定稿。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清华大学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_^:9381a5a0c6d6ac1ee4ed7be707291466


^_^:925ba50d5c9bb5da4e00cefe93a2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