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详情
《计算机应用专业系列教材:信息管理系统》[56M]百度网盘|亲测有效|pdf下载
  • 计算机应用专业系列教材:信息管理系统

  • 出版时间:2001-07
  • 热度:11545
  • 上架时间:2024-06-30 09:38:03
  • 价格:0.0
书籍下载
书籍预览
免责声明

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内容介绍

内容简介

  作者在这方面做了很大地努力和大胆地尝试,力图缩写出一本适合电大办学特色的好教材。全书共分10章。第1章是信息化系统概论,从宏观角度出发,介绍国家信息化的概况、信息化的内涵及MIS的地位;第2章至第5章介绍信息化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第6章至第9章介绍MIS的开发过程;第10章是对MIS发展前景的展望。
  MIS的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即国家信息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建设,信息人才的培养,信息法规的制订等方面。所以信息管理系统课程不能离开信息化这个宏观体系,《信息管理系统》一改通常《管理信息系统》教材的风格,首先介绍了信息化的概念,使读者能够站在宏观的角度把握信息系统的作用和地位。
  在信息社会中,每个人都与信息系统有关,每时每刻都可能需要在信息平台上工作,因此,完整地了解和认识信息系统,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公共需求。作为一名信息系统方向的学生来说,更需要完整地认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开发过程、维护使用等知识,这些内容对应书中的第2章至第9章,这是全书的核心内容。

目录

第1章 信息时代及国家信息化
学习目标
1.1 导吾
1.2 信息时代的种种迹象
1.3 全球信息化的技术基础
1.4 全球信息化的国际动作
1.5 中国政府信息化的措施
1.5.1 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为推进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5.2 我国信息化工作情况的回顾
1.6 国家推进信息化的主要任务
1.7 中国国家信息化的定义、方针和原则
1.7.1 中国国家信息化的定义、特点
1.7.2 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方针和原则
1.7.3 国家信息化体系
1.7.4 国家信息化的奋斗目标
1.8 国家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进程
1.8.1 企业信息和企业信息管理
1.8.2 企业信息化应采取的措施
小结
练习思考题

第2章 管理、信息与系统
学习目标
2.1 管理的基本概念
2.1 管理与管理现代化
2.1.2 管理的职能
2.1.3 管理的组织结构
2.1.4 管理层次与决策类型
2.2 信息的基本概念
2.2.1 信息与数据
2.2.2 信息的基本属性
2.2.3 信息处理的生命周期
2.2.4 管理信息与决策
22.5 信息污染
2.3 系统与信息系统
2.3.1 系统的概念
2.3.2 系统的分解
2.3.3 信息系统
小结
练习思考题

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学习目标
3.1 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3.1.1 人机系统
3.1.2 一体化系统
3.1.3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
3.2 管理信息系统概念的发展过程
3.3 管理后息系统的应用
3.3.1 管理信息系统在政府机关中的应用
3.3.2 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
3.3.3 管理信息系统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3.4 信息资源管理
3.5 管理信息系统学科基础
小结
练习思考题

第4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学习目标
4.1 管理后息系统的基本结构
4.1.1 计算机网络:信息共亨的基础
4.1.2 数据库:信息的战略储备与供给
4.1.3 组织协调稠:“一颗奔腾的芯”
4.2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4.3 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职能结构
4.3.1 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
4.3.2 管理信息系统的职能结构
4.3.3 管理信息系统的交叉结构
4.4 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计算结构
4.4.1 中央主机集中式分时处理模式(Timeshare)
4.4.2 文件服务器系统的资源共享式网络模式(Resourcesharine)
4.4.3 客户机/服务器主从式网络模式(clint/server)
4.4.4 基于wed的网络计算模式(wedserver)
4.4.5 对等网络体系结构(Peer-to-PeerNetwork)
小结
练习思考题

第5章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学习目标
5.1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问题
5.1 系统井发应具备的条件
5.1.2 系统开发前的准备工作
5.1.3 系统开发的不利因素
5.2 管理信息系统常用的开发方法
5.2.1 软件危机与系统开发方法的产生
5.2.2 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想
5.2.3 原型化法
5.2.4 面向对象的方法
5..3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
5.3.1 系统生命周期
5.3.2 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
5.4 结构化生命周期方法开发过程
5.4.1 总体规划阶段
5.4.2 系统分析与没计
5.4.3 系统实施与评价
5.5 企业经营过程重构
5.6 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的管理
5.6.1 人员的组织
5.6.2 文档的管理
5.6.3 项目管理
小结
练习思考题

第6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
学习目标
6.1 总体规划概述
6.1.1 总体规划的目的和任务
6.1.2 总体规划的主要步骤
6.2 总体规划的方法
62.1 企业系统规划方法的原则
6.2.2 BSP的工作流程
6.2.3 定义企业过程
6.2.4 定义数据类
6.2.5 设计系统总体结构与开发顺序
小结
练习思考题

第7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
学习目标
7.1 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的任务和步骤
7.1.1 系统分析的任务
7.1.2 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要点
7.1.3 系统分析的主要步骤
7.2 详细调查与收集数据
7.2.1 详细调查的主要内容
7.2.2 调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7.2.3 详细调查的工作原则
7.3 现行系统分析
7.3.1 业务流程分析
7.3.2 数据流程分析
7.3.3 数据流图
7.3.4 数据字典
7.3.5 加工说明

第8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第9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
第10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附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大专)信息管理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信息化对国际政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国与国之间的数字化差距。在农业社会,对土地拥有与否是划分阶级的标准,因此有了“地主”和“雇农”之分;到工业社会,根据个人对货币拥有的多少,而出现了“资本家”和“工人”之分;到信息化社会,则按对知识或信息的拥有程度分成“有知识阶级”和“无知识阶级”,出现了“知本家”。国际政治的关系也改变了。现在国际社会所谓的“南”与“北”还是按照拥有货币的多少划分的,信息化则加速扩大了国家间的贫富差距,而不是缩小。未来国际社会将依据信息拥有水平和制造水平分为信息化社会与非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下的国际劳动分工将是部分国家从事信息业,而部分国家从事非信息业,有些国家为了生存,甚至需要保持原始生活状态,以旅游业为主要国民收入。
  4.全球信息化所带来的问题
  在全球信息化问题上,我们面I临3个挑战。一是信息透明度带来的挑战。如果信息透明度高,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便没有了藏身之地。二是信息量的挑战。信息化带来的直接问题是全球信息过剩,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可能会带来负面效果。三是信息化带来的效率的挑战。信息是生产投入,信息化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在全球信息化时代,我们应重视上述挑战,寻找机遇。
  信息化对中国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由于这次信息革命对全世界来讲都是处于开始阶段.所以世界各国都在摸索一个适应信息社会的制度。因此最大的挑战来自我们对于信息经济的性质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社会生产的重点正由物质生产向精神生产转型,精神产品将是人类经济生活的主要方面,精神生活所占的比重将大于物质生活。如果不认识到这点,仍然只单纯强调物质生产,而不注重精神生产的话,那么当我们实现工业现代化的时候,将发现世界已经进人了信息时代,而我们则由发展中国家发展成为非信息化国家。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200多年前,英国抓住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动力机械工业革命的机遇,曾一度称霸世界,成为“日不落帝国”。100多年前,美国抓住了以电力为代表的能源工业革命的机遇,成为“列强”之一。50多年前,美国又抓住了以半导体和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工业革命的机遇,成为超级大国。目前,以互联网络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正在全球迅猛展开。美国正在全力抓住以互联网络为代表的信息革命的机遇,力图保持其超级大国的地位。
  近年来,我国的大部分农产品和传统工业产品已经全面过剩,而对与信息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一直保持越来越旺盛的走势,信息化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我们必须在工业化尚未完成时,同时抓信息化,当机立断地提出“以农业和传统工业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建设总方针。工业化使我国成为大国,信息化将使我国成为强国。我们只有不失时机地抓住信息化的机遇,实施“信息强国”的战略国策,才能使中华民族再次腾飞,否则,我们将会犯历史性的重大错误。

前言/序言

  信息管理系统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信息管理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类似的课程在普通高校有多种版本的教材,其教材名称大多采用《管理信息系统》。实际上,《信息管理系统》(简称IMS)与《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的含义无严格的界定和区别,在平时也经常混用。为了简化起见,有时也统一简称为信息系统(IS)。在教育部制定的专业目录中,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并为一个专业名称,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为了使本教材与中央电大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名称相一致,故定书名为《信息管理系统》,但在教材内容中经常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提法,务请读者注意。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是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为主要手段,面向全国的、远程开放式的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由于主讲教师和学生无法直接见面,进行直接交流与沟通,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对教师和教材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编写一本系统性好,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强,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符合电大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又要体现该学科最基础、最重要、最实用、最新颖的教材,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本书作者在这方面做了很大地努力和大胆地尝试,力图缩写出一本适合电大办学特色的好教材。
  全书共分10章。第1章是信息化系统概论,从宏观角度出发,介绍国家信息化的概况、信息化的内涵及MIS的地位;第2章至第5章介绍信息化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第6章至第9章介绍MIS的开发过程;第10章是对MIS发展前景的展望。
  MIS的建设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即国家信息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家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产业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建设,信息人才的培养,信息法规的制订等方面。所以信息管理系统课程不能离开信息化这个宏观体系,本书一改通常《管理信息系统》教材的风格,首先介绍了信息化的概念,使读者能够站在宏观的角度把握信息系统的作用和地位。
  在信息社会中,每个人都与信息系统有关,每时每刻都可能需要在信息平台上工作,因此,完整地了解和认识信息系统,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公共需求。作为一名信息系统方向的学生来说,更需要完整地认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开发过程、维护使用等知识,这些内容对应书中的第2章至第9章,这是全书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