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介绍
本书主要介绍水下机器鱼人工侧线系统的设计及感知技术,共6 章,主要内容*括人工侧线系统及其应用综述、仿盒子鱼机器人、基于人工侧线的单机机器鱼自主轨迹评估研究、基于人工侧线的双机器鱼相对位姿感知实验研究、基于人工侧线的双邻近机器鱼相对位姿估计算法研究、结论与展望等。 本书可作为*等院校相关*业研究生和*年级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水下 机器人等*域研究及应用的研发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 *章 人工侧线系统及其应用综述
*.* 引言
*.2 鱼类侧线的机理与模型
*.3 人工侧线传感器与人工侧线系统研究现状
*.3.* 人工侧线传感器单元
*.3.2 人工侧线传感器分布*化
*.4 基于人工侧线系统的水下*征识别和涡街检测
*.4.* 流场分类
*.4.2 流速测量与流向检测
*.4.3 涡街检测
*.5 基于人工侧线系统的偶*子振荡源检测
*.6 基于人工侧线系统的水下机器鱼流场辅助控制
*.6.* 运动模式识别
*.6.2 运动参数(速度和方向)的估计与控制
*.6.3 障碍物的识别与避障
*.6.4 邻近机器鱼感知
*.7 讨论与结论
*.8 本书主要贡献和结构安排
第 2章 人工侧线与仿盒子鱼机器人
2.* 问题提出
2.2 多鳍肢驱动仿盒子鱼机器人
2.3 单尾鳍驱动重心可调节仿盒子鱼机器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人工侧线的单机器鱼自主轨迹评估研究
3.* 问题提出
3.2 实验介绍
3.2.* 实验概述
3.2.2 实验过程
3.3 机器鱼运动过程中体表压强变化量理论模型
3.3.* 理论基础
3.3.2 机器鱼在多运动模态中的体表压强变化量模型
3.3.3 基于数据驱动的体表压强变化量模型参数辨识
3.3.4 基于体表压强变化量模型的机器鱼运动参数估计
3.4 基于人工侧线估计的运动参数的机器鱼自主轨迹评估方法
3.4.* 直游运动轨迹评估方法
3.4.2 转弯运动轨迹评估方法
3.4.3 上*运动轨迹评估方法
3.4.4 盘旋运动轨迹评估方法
3.5 实验结果
3.5.* 直游运动
3.5.2 转弯运动
3.5.3 上*运动
3.5.4 盘旋运动
3.6 讨论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人工侧线的双邻近机器鱼相对位姿感知实验研究
4.* 问题提出
4.2 实验设计
4.2.* 实验平台
4.2.2 实验方法
4.2.3 实验参数
4.2.4 实验过程
4.3 感知实验探究对应的计算流体仿真内容
4.4 感知实验
4.4.* 每*个实验中压强传感器测得的动态压强变化量
4.4.2 双机器鱼相对深度感知实验
4.4.3 上游机器鱼摆动幅度感知实验
4.4.4 上游机器鱼摆动频率感知实验
4.4.5 上游机器鱼摆动偏置感知实验
4.4.6 双机器鱼相对偏航角感知实验
4.4.7 双机器鱼相对俯仰角感知实验
4.4.8 双机器鱼相对横滚角感知实验
4.5 讨论
4.5.* 双机器鱼感知模型的简化
4.5.2 双机器鱼相对前后距离的确定
4.5.3 利用人工侧线系统感知反卡门涡街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人工侧线的双邻近机器鱼相对位姿估计算法研究
5.* 问题提出
5.2 回归分析
5.2.* 数据的预处理
5.2.2 随机森林回归分析
5.2.3 反向传播*经网络回归分析
5.2.4 支持向量回归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5.2.5 压强传感器的冗余与*足
5.2.6 压强传感器的重要性分析
5.2.7 回归模型的评估
5.3 结果
5.3.* 人工侧线传感器的冗余与*足分析
5.3.2 四种方法的回归分析结果
5.3.3 基于随机森林的相对偏航角和摆动幅度估计
5.4 讨论
5.4.* 近距离感知
5.4.2 双鱼相对偏航角感知与上游机器鱼摆动偏置感知的区别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谢广明 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智能仿生机器人、多机器人协作、群体智能控制等方向的研究。主持*括重点项目在内的多项*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期刊《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主编,*括《Scientific Reports》等多个期刊编委。发表学术论文两*余篇、被SCI收录70余篇、EI收录*00余篇、发明*利授权*0余项。
^_^:bb1ce6cde0f9a2ace26d98dd94359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