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尊重有效期内的版权/著作权,所有的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网友分享或网盘资源,一旦发现资源涉及侵权,将立即删除。希望所有用户一同监督并反馈问题,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或发送邮件到ebook666@outlook.com,本站将立马改正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商品名称: | 元朝民间慈善活动研究 |
作者: | 李娟娟著 |
定价: | 118.0 |
出版社: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 2021-09-01 |
ISBN: | 9787569288452 |
印次: | |
版次: | |
装帧: | |
开本: |
内容简介 | |
本书根据史料的整理与分析,发现元朝慈善活动不但在官民协作层面继承了宋的慈善思想、救济制度、鼓励机制,而且在民间自发层面同样存在很多人士致力于善行义施,有一大批身份各异的慈善人物、影响巨大的慈善义举。在慈善内容上,元朝同前代一样涉及到灾荒救济、贫困救济、穷民救济和公益活动这四大部分,慈善类型也可分为宗亲慈善、社区慈善、民间互助和其他慈善这四种类别。 |
目录 | |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学术意义 二、元朝民间慈善相关研究成果述略 (一)社会救助与慈善活动. (二)家族群体与慈善活动 (三)元朝教育与慈善活动 (四)元朝与慈善活动 (五)元朝理学与慈善活动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基本概念与本文体例 章元朝民间慈善的主要内容 一、灾荒救济. (一)置仓备荒 (二)赈粜赈贷 (三)施粥出粟 二、贫困救济 (一)赋食与衣 (二)施医助药 (三)助婚济丧 (四)蠲免输欠 (五)资学助士 三、穷民救济 (一)养老慈幼 (二)释俘恤奴 (三)救助穷女 四、公益活动 (一)修桥建路 (二)筑堰置堤 (三)兴学建塾 (四)保乡卫里 第二章元朝民间慈善的主要类型 一、宗亲慈善 (一)义门同居家庭 (二)义田义庄建设 (三)宗亲养赡济助 二、社区慈善 (一)乡村慈善 (二)城镇慈善 三、民间互助 (一)设立义役 (二)互助结社 (三)秘密社会 (四)书会文社 (五)行业互助 四、其他慈善 (一)周朋恤旧 (二)偶发慈善 第三章元朝民间慈善的主体构成 一、士人群体 二、官员群体 三、乡绅富民 四、妇女群体 五、僧道群体 第四章元朝民间慈善思想的发展 一、儒家慈善思想 (一)仁爱思想 (二)重义轻利 (三)积善成德 (四)民本思想 (五)大同思想 二、慈善思想 (一)佛家慈善 (二)道家慈善 (三)阴德观念 三、利思想 (一)提升地位 (二)获取认同 (三)保障 (四)维系生产 结论 一、元朝民间慈善的主要特点 (一)民众广泛参与慈善 (二)官民协作不断加强 (三)慈善思想相互交融 (四)时序上带有阶段性 (五)空间上分布不均衡 (六)组织上呈松散状态 二、元朝民间慈善的社会作用 (一)有效补充官方救济 (二)维护地方秩序 (三)地方社会发育 三、元朝民间慈善的历史影响. (一)继承两宋的新型慈善模式 (二)奠基明清慈善的全面繁荣 (三)深化慈善思想的合流共补 参考文献. |
前言 | |
慈善多指民间团体和个人对社会中遭受困难的成员予以救助的社会现象和实际行动。它是政府社会救济的重要补充,属于社会救助的范畴。目前,学界对两宋和明清慈善都有深度探究,但谈论古代慈善发展时,往往对元朝民间慈善活动较为轻描淡写。原因在于已有研究成果多将慈善嵌入至元代官方保障体系之中,或以地方精英与基层社会互动的视角谈及慈善,而对元朝民间慈善整体状况少有专门探索。因此,本书选取元朝民间慈善作为研究对象,全面考察元朝民间慈善的历史面貌,系统分析各种慈善类型并揭示其内在特征,动态研究慈善活动与社会运行的关系。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本书以社会史的理论和方法为主,全面了解和综合分析元朝民间慈善活动。首先,系统梳理各种慈善史料,归纳出这一时期慈善活动的主要类型和实施方式。其次,深入剖析元朝民间慈善,一方面从慈善活动的主体内容来阐述慈善行为对元朝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分别归纳出元朝民间慈善观念与儒家、佛教、道教等多种思想的关联。后结出元朝慈善活动的突出特点、社会作用和历史影响。 本书根据史料的整理与分析,发现元朝慈善活动不但在官民协作层面继承了宋的慈善思想、救济制度、鼓励机制,而且在民间自发层面同样存在很多人士致力于善行义施,有一大批身份各异的慈善人物、影响巨大的慈善义举。在慈善内容上,元朝同前代一样涉及到灾荒救济、贫困救济、穷民救济和公益活动这四大部分,慈善类型也可分为宗亲慈善、社区慈善、民间互助和其他慈善这四种类别。同时,元朝慈善具有一些新特点,比如政府将保障体系延伸到乡里如惠民药局、义仓,民间力量对这些基层救济机构的尽力支持,使得政府倡导基层救助机构成为可能,此点无疑对当今社会有很大启示。 只是元朝战火连连、灾害频繁、政局变幻,使得各种社会问题积重难返。社会的动荡一方面刺激了元朝慈善活动兴盛,另一方面造成数量巨大的困难民众,也让慈善救助显得苍白无力。不过,元朝民间慈善活动对当时社会运营、生民存亡做出巨大贡献,还为明清慈善机构的蓬勃发展起到铺垫作用,也为以后的社会救助提供了模本。 关于元朝民间慈善研究这一议题,本书虽从201pan>年开始关注,但是由于笔者自身学力所限,尚在史料拓充、论证分析以及理论方法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书中的不足与谬误之处,敬请各位专家与读者多加批评和指正。 |
摘要 | |
元朝为蒙古族所建,疆域广阔、变动剧烈。宋亡之后,元廷面临着战后社会恢复安稳的问题。如何才能纾解民瘼?这需要元政府大力支持社会保障和救济事业。但在事实上,元朝政府在救济方面不及宋朝,不但长期停留在经验探寻上,还会由于一些原因而维持不力,不时废止。尽管元朝的政府救济在规模及质量上去宋甚远,但在广阔汉地,士大夫与乡绅们仍按照宋时传统施行种种民间慈善活动。同时,元朝民族之间的相互交融,各个民族逐渐肯定并效仿中原文化,一些蒙元和色目人士也越来越重视积善行德,维和乡里。可以说,元朝民间慈善活动继承了宋朝慈善的兴盛之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时代,比如说慈善活动受信仰、儒家思想的影响更为强烈。元朝民间慈善作为其时重要的社会活动,发挥着积极用,延续着慈善历史传统,因而有必要对行系统探究。 一、问题的提出与学术意义 慈善活动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已经成为吸引学界重视与关注的一大重要议题,其中传统社会慈善事业是为基础的内容。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对古代慈善活动的研究比较丰富,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多见于唐宋之后,并且以政府性的社会救济为主,而关于慈善活动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元朝时期更是如此。即使元朝慈善活动相关领域的其他主题如政府性的社会救济已有学者投入研究,并取得比较丰富的成果,但目前为止这一时段慈善活动的系统全面研究却无人涉及,尚未整体、细致地收集与分析元朝民间慈善活动资料,也未充分研究元朝民间慈善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基于以上认识,本书把元朝民间慈善活动作为研究主题,以期能够全面考察元朝民间慈善活动的整体面貌,系统梳理元朝各种慈善类型并揭示其内在特征,动态研究慈善活动与元朝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此感知与了解元朝基层社会的运作机制。 二、元朝民间慈善相关研究成果述略 学界的慈善活动研究与社会史发展息息相关,大概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20世纪初,一些史学家们在梁启超提出史界革命后投入社会史领域研究,开始出现关于慈善和社会救助的成果。如民国时期于树德著《我国古代之农荒策——仓、义仓和社仓》①、林朴初《仓的研究(仓、义仓、社仓、惠民仓、广丰仓籴仓)》②、黄源征《朱子在籍在官之救荒概略及其评议》③都是我国慈善史研究的滥觞之作,并在内容中涉及慈善活动。二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慈善逐渐成为社会史的一个研究专题,考察慈善活动、典型慈善事件、义庄义仓等慈善组织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如《宋代佛教对社会及文化之贡献》、《家族合作、社会声望与地方公益:宋元四明乡曲义田的源起与演变》⑤、《刘宰和赈饥——申论南宋儒家的阶级性限制社团发展》?等。三是20世纪80年代后,慈善活动研究在海内外学者们的推动下更为成熟与丰硕。不仅在著述中用专章专节系统论述一些慈善组织或事件,如常建华《宗族志》,李文治、江太新《中国宗法宗族制和族田义庄》?,而且出现许多详尽研究慈善活动的专著,如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夫《中国善会善堂史研究》,游子安《劝化金箴:清代善书研究》①、业师张文《宋朝民间慈善活动研究》②。只是以上成果一些是叙述慈善活动的整体状态,一些集中阐释两宋或明清时期的慈善状况,而关于…… |